一、紅薯抗旱救災中的作用
1. 可住宅附近育苗,雨季到來后再移栽,生育期可長可短
紅薯正常生產一般每畝大田需 10-13平方米的苗床,75千克左右的種薯,因此可在住宅附近育苗,便于澆水管理。薯塊在潮濕的土壤里會很快出苗,出苗后應多澆水多施肥以促苗伸長,以便栽插時能剪更多的苗。在雨季來臨時剪苗(約20厘米長)栽插,栽插應起壟,栽插后應將土壓實以提高成活率,若無灌溉條件應在雨后墑情好的情況下栽插。紅薯無明顯的成熟期,栽插稍晚也不要緊,若加強水肥管理秋季即可獲較好收成。
因此,紅薯是較好的救災防災作物,遺憾的是,我們從前重視不夠,目前無充足的種薯。作為救急用,可用市售的商品薯,挑選完整的無病害的作為種薯,建議抓緊時間育一些苗,以防雨季來得太遲,無法種其它作物的情況一旦出現而改種紅薯。
2. 除可作為食物好飼料外,尚可作為蔬菜和淀粉加工原料
紅薯作為食物和飼料是大家都清楚的。這里強調的是,紅薯作為一種營養成分比較合理的食物,對健康是很有益處的。紅薯病蟲害相對較少,基本上不使用農藥,因此也是一種天然的綠色食品。
紅薯莖葉可以直接喂豬,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紅薯莖葉的幼嫩部分能作菜,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紅薯莖葉的營養豐富,不比一般的蔬菜差。測試表明,每百克鮮紅薯葉含蛋白質2.28克、脂肪0.2克、糖4.1克、礦物質鉀16毫克、鐵2.3毫克、磷34毫克、胡蘿卜素6.42毫克、維生素C32毫克。將其與常見的蔬菜比較,礦物質與維生素的含量均屬上乘,胡蘿卜素含量甚至高過胡蘿卜。研究發現,紅薯葉有提高免疫力、止血、降糖、解毒、防治夜盲癥等保健功能。經常食用有預防便秘、保護視力的作用,還能保持皮膚細膩、延緩衰老。
其口感,生食略有澀味,但稍一加熱即可消除?捎瞄_水焯一下涼拌食用,也可炒食,煮湯。亞洲蔬菜研究中心已將紅薯葉列為高營養蔬菜品種,稱其為“蔬菜皇后”。近年在歐美、日本、香港等地掀起一股“紅薯葉熱”。用紅薯葉制作的食品,甚至擺上了酒店、飯館的餐桌。
此外,收獲時多余的莖葉曬干粉碎后也可作為飼料。 紅薯還可以生產淀粉和酒精。四川、河南、山東等地大量種植紅薯,相當一部分是用來生產淀粉的。
二、政策和措施
建議有關部門扶持淀粉小作坊加工和銷售扶持的辦法:考慮通過補貼的方式,鼓勵產區的農民購買小型機具,如溢流淘洗式薯類制粉機(小型刺釘輥刨絲分離淀粉機)。此類機器價格低(帶電機約2500 元左右),加工鮮薯能力強(1t/ h),自動化程度高(采用刺釘輥刨絲細碎,淀粉提取率高,并充分淘洗漿渣,分離效率高)。 淀粉廠50d 獲凈利3 萬~4 萬元。如代農民加工400t 鮮薯也可獲利2 萬元左右。這種方法投資少,見效塊,可促進紅薯種植的發展。待種植有一定的規模,再發展大中型加工企業。
銷售也是重要的一環,如我省的滇東富源一帶,芭蕉芋能發展,與附近的貴州興義等地有一支芭蕉芋淀粉的銷售隊伍有關。
三、紅薯的栽培要點:
1.育苗不困難
排種時間:一般可在2月底3月初排種,稍晚一些也是可以的。一般每畝大田需 10-13平方米的苗床,75千克左右的種薯。排種可通過開溝的方式,將種薯埋入營養土或細土中即可。排種完畢后即潑澆清水或淋施清糞水,再視氣溫蓋上地膜和拱棚膜。
苗床管理以提溫保溫保濕為主。出苗前床溫宜保持較高溫度,如果超過35℃,則要揭開薄膜一角降溫。床土濕度以80%左右為佳,如果過干,可于晴天中午適當澆水或稀人糞尿。出苗后床溫保持24-28℃,床土濕度70-80%。苗高20厘米以上具有6-7個節時,可剪第一次苗。剪苗后可加強水肥管理,使苗旺盛生長,待雨季來臨時即可剪下長1米左右的苗,在大田修剪成長20厘米,有4-6個節的栽插苗(下面2-3個入土的節的葉片要去除)栽插。
2.高產必須壟作
很多農民朋友向我們反映,他們種植的紅薯結薯差。這里面主要的問題是他們不起壟。紅薯要結薯,必須要有合適的條件,其中一條就是必須土壤疏松,通過起壟,就能滿足這一條件。一般壟距為70~100厘米,壟高25~30厘米。
起好壟后,在合適的時期即可栽插。
3大田栽插、管理與收獲:
扦插方法一般采用斜插法,將有4-6個節、長15-20厘米的薯苗,傾斜與地面成一定角度插入土中3節左右。對于土層深厚、肥水條件好和早插地,可采用淺平插法,用具有5-8個節、長20-25厘米的薯苗,將其中3-5個節呈水平狀淺壓于壟中,深度3-4厘米,使薯苗各節處于同一個深度,并均勻用力壓土。對干旱地區、土質較瘦和旱季插時,宜采用直插法,將長10-15厘米約有3-5個節的薯苗,直插入土2-3節。扦插密度為3500~4000株比較妥當。一般若壟距為70厘米,株距可為20~25厘米。為保證紅薯扦插后保全苗,扦插后一定要將埋土壓緊,以確保苗盡早成活。一般栽插后應澆水,保證成活。若不具備條件,可選在下雨后栽插,即將長的薯苗在大田剪成若干約20cm長的栽插苗栽插,埋土壓緊。
目前的種植品種一般耐肥性比較強,因此一般說多施肥料可高產。在施肥技術上要掌握:施有機肥,畝施有機肥1000-2000公斤。氮、磷、鉀配合施用,重施鉀肥。高產田施肥量為氮6-10千克(折合尿素13-22千克),磷3-7千克(折合普鈣25-60千克),鉀5-9千克(折合鉀肥10-18千克)。肥力低的土壤按高限用量,肥力高土壤的按低限用量。掌握合適的基追肥比例。基、追肥比例以50-60~30-40為好。包括紅薯的薯類作物對鉀肥需求量偏大,因此,育苗時可多施氮肥,大田栽插應氮磷鉀搭配,如鉀肥不夠,也可多施草木灰(如燒柴的灶灰)。
前期管理主要是查苗補缺,防止缺株斷壟。插后15天左右結合追肥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中后期管理,以控制雜草為主。紅薯生長中后期如地上部莖葉旺長,應采用提蔓方法,拉斷莖節上發生的不定根,以利塊根肥大。
紅薯沒有明顯的成熟期,只要氣候適宜,可一直生長,故可根據當地作物布局和耕作制度及市場需要來決定收獲期。收獲后應妥善保存。紅薯不耐冷,我省一些地方在室內用沙土覆蓋紅薯過冬的辦法很好,如此保存的薯塊可第二年出售,也可作為種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