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又名番薯,明朝的時候引入中國,但是爭議很多,有些文章中提到廣西和云南更早有記載紅薯的存在,這個歷史啊,咱就不研究了,只是沒事的時候偶爾看到了些文章,心理有疑惑產生的印象。紅薯的大面積種植是在清朝時候,用于解決溫飽問題,發展種植應該到現今不到三百年的時間,紅薯產量高,耐旱對土壤要求也不高,但是喜溫和,溫度低于十度以下就會停止生長。農民在種植上相對其他農作物要省力的多,易于種植和管理,而且畝產量也高,但是紅薯不易儲存,所以在沒有深加工的情況下,農民種植面積并不大,只是田間地頭或者坡嶺散地作為副食種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村很多土地荒廢,人們賴與生存的土地已經不是生活的主要支柱,農作物的種植還是看當年收益,隨著紅薯加工增多,紅薯種植面積也在不斷加大,因為畝產高,易于管理,比其它農作物經濟性更強。
紅薯品種這些年很多新型培育淀粉型品種例如商薯19和濟25都是農村種植比較廣的高淀粉品種紅薯畝產量高病蟲害少,淀粉含量高,但是商19淀粉粘度較差,濟25相比各方面較優秀,但是加工的時候泡沫過多。我們汝陽縣古城機械廠科研人員也在不斷的對設備進行增配對待泡沫較多的紅薯進行設備的改良。
一斤粉條能掙多少錢,這個問題有些含糊,我們就拿紅薯的出分率來說一下利潤值吧,比如我們紅薯大概5-6斤出一斤淀粉,每斤紅薯按照0.35元收購,我們按照六斤紅薯出一斤粉條,淀粉原料為2.1元成本,一斤淀粉加工成本(人工、電費)我們按照0.4毛計算,大概在2.5元左右。我們把淀粉成本預算到3元每斤的獲得成本,粉條加工費用按照1.2元每斤的加工成本(人工電費),那么一斤純正的紅薯粉條總成本大概在4.2元,當然我列舉的各個環節都在一定幅度的增加成本,實際操控北方加工戶的成本會更低,那么純正紅薯粉條的銷售價格大概多少錢哪?河南散銷售價格8-12元不等,批發價格5.5-7元不等。
當然利潤值很容易得出,但實際上粉條市場亂象橫生,真正在批發市場占據主要位置的為混合淀粉制作粉條,而且銷量很大,這種制作混合粉的廠商小者每日出貨五噸以上,大者每日生產二三十噸。每噸例如值加水份大概在3-8百之間,冬季粉條吃水,夏季粉條不吃水。而且淀粉浮動不大,粉條很難漲價,基本是以量獲取利潤。這些粉條廠商一般以木薯淀粉和玉米淀粉混合制作粉條,粉條批發價格一般浮動在1.9-2.3元之間。
以上大致介紹了粉條大概利潤值,可以關注我,有更多關于行業信息分享給大家。